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第30期博士生沙龙--以“从设计思维到科研思维”为主题的活动于10月27日晚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取得圆满成功!
本期对话以主分享人--博士生谢孟举主讲、特邀嘉宾--刘晖老师点评的方式,围绕设计思维、科研思维如何转化展开。
01内容简介
主讲内容包括思维解读与二者如何转化两部分。
思维解读部分,谢孟举博士首先引用了程泰宁院士和何镜堂院士所言,阐释了“设计思维”的目标是模糊的,不确定的,随着各种要素复合碰撞,逐渐显露内在秩序。而“科研思维”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科学问题,研究技术路线,从而得出研究结果。
其次,谢孟举博士结合“古田新华印刷厂创意产业园”的实际项目,阐述了从设计思维到科学思维的五个可操作性的阶段。
STEP 1 Empathize【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项目】
STEP 2 Define【明确项目定位及建设目标】
STEP 3 Ideate【做头脑风暴】
STEP 4 Prototype【落实设计图纸或模型】
STEP 5 Test【项目经过甲方及管理部门认可】
最后,谢博士结合自身情况与经验,在分享心路历程时告诉大家,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魄;要参加社会服务,多交叉/多交流;要明确目标,努力专注,及时反馈,离开舒适区。
分享尾声,是沙龙开放讨论时间和问答环节。刘晖老师针对从设计院到高校的思维转换的相关问题,以库哈斯西雅图图书馆为例,它改变了传统对于图书馆的定义,形成了新的图书馆范示以及新的管理模式,正是设计思维和研究思维的结合,才有了一个好的建筑作品的诞生。设计实践与设计研究互有联系,理论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反馈。有设计实践的经历与设计研究的经历可以更好地进行对比。
座无虚席的沙龙在提问交流环节讨论非常热烈。在同学们热情的提问中,刘老师表示,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要注重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思维的展示,而不是一昧的口语化的写作与喊口号。同时郑博士也对如何做到顶层思维,机器学习在建筑学领域的运用等问题向同学们一一进行了解答与回复。
02书籍推荐
① 研究是一门艺术
【作者】韦恩·c·布斯、格雷戈里·G·卡洛姆、约瑟夫·M·威廉姆斯
【推荐理由】《研究是一门艺术》是一本指导写作与毕业论文相关的书籍,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作者也是一名退休的教授,以他毕生的教学工作来写下这本书,帮助你更好的完成写作。本书介绍了一种环形研究过程:思考-写作-修订-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在寻找话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组织论据、起草初稿、修改润色等各个环节中贯彻以读者为中心原则的具体方法。本书逻辑严谨,语言简练,能够帮助读者培养缜密细致的思维与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学习之道
【作者】乔希·维茨金
【推荐理由】《学习之道》是一本励志学习类书籍,作者书写了主人公自己开挂的人生,当然这开挂人生背后少不了有个正确的方法。终身学习,为了更幸福更体面的生活。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关键不仅在于知识多寡,还包括心理层面的锻炼:承受压力、把阻力化为优势,以及体能和情绪迅速复原的能力。而真正的学习赢家,能够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持续吸收心得,最终以健康的心态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优秀的自己。
03结语
在一系列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后,大家更懂得设计思维如何转化为科研思维。刘晖老师与谢孟举博士告诉同学们要在项目中多思考,珍惜宝贵的项目经验。鼓励大家平时多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与思考,尽早找到研究生学习生活的节奏,也希望同学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博士生沙龙的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