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社会学院低年级博士党支部召开“四史”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讲师刘子灵进行了微党课《从“精准扶贫”到“乡村建设行动”——从五年规划看农村变化》的专题分享,社会学院党委书记萧莉作为支部结对导师参与了本次主题党日活动的讨论和交流。
波澜壮阔扶贫史,书写华中大的“临翔故事”
精准扶贫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反贫困事业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功经验。刘子灵同志围绕“何谓贫困”“为何贫困”“如何贫困”“展望未来”四个环节展开,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向我们呈现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
在“何谓贫困”环节,刘子灵同志就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贫困线等关键概念的定义向在座的党员同学们作了简要介绍,并梳理了中国从1985年到2020年的贫困标准线变化过程,深入阐释了贫困的内涵。在“为何贫困”环节,刘子灵同志以一个扶贫小故事作为引子,带领大家就贫困户陷入贫困的缘由进行了思考,指出贫困户之所以会面临贫困问题,既因为地理条件限制、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等客观原因,也涉及缺乏脱贫动力、“等靠要”思想等主观因素,强调必须从更加客观、整体的角度去切身理解贫困户的处境。
此外,刘子灵同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了管家婆图库彩图如何讲好“临翔故事”,从教育、医疗、产业三方面对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做好精准扶贫对口支援工作,并鼓励学生党员脚踏实地,努力运用自身所学,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最终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建促学风,集体交流促提升
精彩的“四史”专题学习让在座党员同学们对精准扶贫战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如何做好扶贫工作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在交流互动环节,2020级博士生谢俊首先回应了刘子灵在分享中有关农村教育问题与婚姻问题的内容,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应注重从客位到主位视角的转变,着力发掘贫困户的自身优势,营造和谐的社区生态系统。2019级博士生肖博文则指出,脱贫攻坚过程中除了要关注经济效益,还应关注文化效益,尤其是引导部分贫困居民尽快向现代伦理秩序接轨。2020级博士生向凯指出扶贫过程中应常怀反思意识,保持平视视角,着重发掘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仅要将之引入现代消费体系,还应着力构建健全的现代生产体系。
导师结对进支部,引领学生党建共进
在导师交流环节,社会学院党委书记萧莉指出,扶贫工作与社会学专业联系紧密,党员同学应努力将理论积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找准社会需要,站在人民和国家发展的角度去寻找研究方向,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此外,萧书记还对支部党员的研究方向、学业状况、日常管理以及党支部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和分享,并对党组织生活如何与博士生科研工作和实际需要相结合提出了建议。